中新社南昌12月6日电 (朱莹)中国长江中下游多省份6日出现大雾天气,其中江西北部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浙江西部、安徽南部及湖北东南部局地出现大雾。受大雾天气影响,江西、湖北境内部分高速公路封闭。
当日清晨,江西省会南昌许多高层建筑“隐身”在大雾之中,有市民在社交平台上传浓雾图片,高层住户晒出漫漫“云海”景观,远处眺望,地处赣江之滨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不见了”。
12月6日清晨,地处赣江之滨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被大雾笼罩。 刘力鑫 摄
江西省气象台6日5时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据统计,5日7时至6日7时,赣北、赣中北部的27个县(市、区)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强浓雾,以上饶市鄱阳县30米为最低。
大雾给当地交通带来不小的麻烦,湖北境内的黄黄高速武穴站、花桥站因大雾临时管制,江西境内G35济广高速景鹰段鹰潭南、G56杭瑞高速九景段等多条高速入口实行交通管制,211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实行管控。此外,在长江下游航道,九江海事局辖区张南水道出现团雾,能见度不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九江海事局6日7时起发布气象类大雾三级(黄色)水上交通安全预警。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相关专家分析大雾原因主要为前期地面有弱降水,赣北处于长江中游和鄱阳湖间,整体近地层湿度较高。此外,中高层大气干,空中少云或无云,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高湿水汽凝结,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
气象部门预计本月6日夜间至7日早晨,部分地区仍会有大雾,但大雾天气强度和范围明显减少,8日上述区域大雾天气基本结束。(完)
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记者 范宇斌)“长三角应当形成创新合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个创新’深度融合,离不开创新平台的跨域整合。”近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支招”长三角积极探索统筹“两个创新”跨区域协同的新路径——可以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日前,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长三角要“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之一。下一步,长三角如何进一步创新跨区域协同,培育发展新动能?
谈及统筹“两个创新”,在胡卫看来,一方面,长三角要推动更多“从0到1”的突破,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另一方面,长三角要推动更多“从1到100”的转化,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发挥长三角产业基础和产业协同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把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创新产业,尤其要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城市之间还应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胡卫认为,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要对标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圈,围绕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方向,协同共建共享国际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创新平台体系,集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以制造业、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打造世界制造业研发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浙江杭州城市掠影。 范宇斌 摄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疑是一个提升服务能级的重大突破和机遇。”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英塔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东受访时表示,长三角地区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通过加强区域组织合作,可以更好利用各地的优质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长三角正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高地,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程东表示,新侨、海归创业者等群体都能够在长三角这块创新创业热土上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同时,通过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创业者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长三角发展贡献力量。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广阔的腹地,以上海为支点,能够撬动海内外资源,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跳出长三角发展长三角”亦是可行之策。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侨联副主席、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受访时表示,在长三角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香港可助一臂之力。“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通道,专业服务水平世界一流,可以在金融服务、国际仲裁等领域为长三角企业‘走出去’提供高质量服务。”(完)